《白色乡愁》剧本杀复盘解析:层层反转背后的真相,关键信息与角色关系梳理

白色乡愁剧本杀这个本名出来的那一刻,就激起我的兴趣,只能说灰烬没有辜负我这么长时间的等待,不管是还原部分亦或是最后的微沉浸,都能看得出诚意是很足的,本里充斥着大量让我意想不到的反转。
这部作品推理和还原的比例大概是3:7.需要还原的地方也比较多,而且一些信息会拆的比较碎,还是需要耐心的。本中的两个主要诡计,中间会穿插一些的行为逻辑推理和果推因的部分,但我觉得没什么杠点。剧本里大概有95%的视角都是公共视角,如果是很追求个人故事体验感的玩家可能不太适合。
本文仅为剧本杀《白色乡愁》的部分体验测评内容,获取复盘解析答案仅需2步:
(1)关注微信公众号【居家项目】
(2)回复剧本名称,查询对应复盘即可
白色乡愁剧本杀故事背景简介:
《白色乡愁》的巨大反转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发行和店家反复提及“不要提前搜索任何剧透”,因为剧透对于这部强故事性的作品会造成严重打击,影响的是玩家自己的体验。它的故事内核让我联想到了近期读过的一部推理小说与一部很喜欢的电子游戏——当然,我不会说出它们的名字,因为那也是一种剧透。
剧本的叙事开门见山,抒情前期含蓄、后期敞亮,用一个贯穿全场的“故乡是什么”的开放式问题不断引发玩家思考,却不曾给出标准答案,直至最后直抒胸臆地传达出那份情感时,玩家才能彻底体会这个问题的深意。限定在硬核本的范围内,《白色乡愁》的情感无疑是高级而又灵巧的,它既像日式社会派作品那样引人深思,又融入了中国人自身独有的“恋家”之情,结合得很巧妙。而它的反转,则是来得润物细无声,基本不可能提前猜到,除非……
推理部分有《此时彼刻之人》作者加盟,自是不用担心质量的。作为一部纯本格作品,它的诡计其实并没有多么新或难,但逻辑有好几处都比较绕,而且绝不是那种破了一处就大功告成的类型,还是得结合多条逻辑共同佐证。反转与叙诡也都无比巧妙,逻辑上稍微有几处不那么严丝合缝的地方,但在主持人话术加持下也能令人信服。其实,我一直觉得这种重逻辑的诡计要比那种设计一大堆复杂设定排列组合的诡计要更高级,因为简洁也是创作水平的一种体现方式。
总体来说,《白色乡愁》以本格的姿态呈现出了令人惊艳的面貌,在一众设定推理中脱颖而出,毫无保留地展现出了王者的气质。它的故事、推理与反转都无懈可击,喜欢推理的玩家不容错过~
白色乡愁剧本杀角色体验测评简介:
这并非仅仅因为乡愁是中式本,还因为它的调性偏严肃文学——它尝试相对冷峻地展示近现代历史片段。
这种角度对剧本杀甚至对推理小说而言,都是非常有野心同时非常有风险的,好在乡愁做得足够好。
它不完美,但在我看来,它目前是这个方向上做得最好的硬核本。
它采用了经典的推理叙事框架:我接到了一份委托,替罹患阿兹海默病的爷爷找到他的故乡。爷爷是一位传奇侦探,他故乡的线索就在那些他经历过的谜题里,所有玩家都将扮演“我”,我们的征程由此展开。
但这个框架又不那么“推理”:它没有强调谜面,也没有复仇等常见的动机,甚至没有塑造侦探人设。它一开始就将推理目标和故事、情感意义做了锚定——帮老人找故乡,看起来是个治愈向故事。
然而乡愁的独特之处——或者说它在表达上的野心——是随着剧情逐步展开的,有几个方面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一、乡愁的调性是严肃文学式的
它的读感是小说式的,看得出为了适应剧本杀文体做了大量精简,对纯粹为了提升氛围感的环境描写、情绪描写和人物行为刻画都非常克制,几乎所有阅读量都兼顾了信息输出的任务,但由于笔力深厚,依然让故事感和氛围感十分饱满,无论推理内容多么复杂也不会出戏。
但乡愁不是在写小说,它有严肃文学调性,它的立意和批判写实的方式都是文学式的,这些东西没弄好就拒人千里,但它弄得非常好
二、故事和推理非常均衡、水乳交融
推理:还原=5:5 谁都能说,但乡愁没这么说,这是我的感受。
昨天打完乡愁我一直在想,它的故事和推理到底哪个比重更大、哪个更重要?
答案很奇妙:乡愁的推理是为故事服务的,看起来它是先有故事后有的推理链和诡计,但它超过85%的游戏时间都在推理,还原也偏诡计还原,推理体感非常丰满,这意味着它把大量故事内容做了非常精细的推理化改造,很扎实。
三、乡愁有原创的中式诡计
乡愁的推理结构不落后于任何市场版本,是非常能打的,但最让我十分惊喜的,是它有非常原汁原味的中式原创诡计,这让它的中式元素和历史厚重感,有了诡计化表达。不仅扎实,而且精彩。
作为硬核本作者,有些难题始终困扰着我:
“怎么用推理讲故事?”
“怎么讲好中式故事?”
“怎么兼顾信息量和氛围?”
当我对这些感到迷茫时,一定会想起乡愁的处理,并感慨为什么不能更多、更早见到如此好的作品。
